視訊檔說穿了就是連續的圖檔、通常會有聲音 ( 語音或背景樂 )、有時會有字幕,有時會有轉場效果與各種的特效
既然是連續的圖檔,一切就都與圖檔的面積 ( 長寬比 ) 有關

現在大尺寸的電視,一定都是 1080p 的規格 ( 所謂的 1080,就是 1920 × 1080 ← 垂直解析度 )
不過台灣現在還沒有到數位電視的等級,台灣現在的電視訊號還停留在 720 × 480 的 DVD ( 480p ) 等級,而不是 1920 × 1080 的藍光, BD ( 1080p ) 等級
1920 × 1080 ( 1080p, Full HD ) 太大了,所以來看看 1280 × 720 ( 720p, HD ):


以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上述視訊檔的 HD or Full HD 的大小,並不會 lag
以 FlashPlayer 播放會 lag 的原因:視訊檔要經過瀏覽器與 FlashPlayer 的層層轉譯,所以大面積的視訊檔很容易就會 lag !! ( 若是有好的顯示卡 / GPU,lag 的情況就會改善很多 )
但若是以 720p ( HD ) 搞視訊教學,則沒有 lag 的問題:( 這是因為視訊教學的畫面變化不大,所以只需要雙核心的 CPU,並不太需要依靠 GPU )

1920:1080 = 1280:720 = 16:9
16:9 的視訊檔,在網頁最適合的大小就是 640:360 或是 560:315
( 1920:1080 = 1280:720 = 640:360 = 560:315 = 16:9 = 1.78 )

640 × 360 560 × 315
傳統的螢幕是 4:3
4:3 的視訊檔,在網頁最適合的大小就是 640:480 或是 480:360 或是 425:319 或是 320:240
( 640:480 = 480:360 = 425:319 = 320:240 = 4:3 = 1.33 )


640 × 480

480 × 360 425 × 319 320 × 240

■ 傳統映像管, 舊式 TFT-LCD 的解析度為 4:3 = 1.33
( 最佳解析度為:640 × 480 或是 480 × 320 或是 320 × 240 )

■ 現行 BD, TFT-LCD 的解析度為 16:9 = 1.78
( 最佳解析度為:1920 × 1080 或是 1280 × 720 或是 640 × 360 )

■ DVD 的解析度則是 720:480 = 3:2 = 1.5
視訊檔至少有三種長寬不同的比例,所以在編製視訊檔時,一開始就要決定長寬比例
比較保險的方法是:

□ 編製 1280 × 720 的原生檔









□ 上傳 1280 × 720 到 YouTube ( 上傳到 YouTube 後,YouTube 就會存成各種面積大小的視訊檔,以利不同時機的嵌入 )

‧選擇嵌入 853 × 480:( 網頁中視訊檔的面積需要大一點的情況 )


‧選擇嵌入 640 × 360:( 網頁中視訊檔的面積需要小一點的情況 )


也就是說:1280 × 720 同時也適用於在網頁中嵌入 YouTube 檔
即:只要編製 1280 × 720 的原生檔,幾乎就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情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